黄石公风水学院网上说的《黄石公传》

       黄石公是道教史上的传奇人物。据《神仙通鉴》载:“神龙为帝,见一异人,形容古怪,言语颠狂,上披草衣,下系皮裙,蓬头跷足,指甲长如利爪,遍身黄毛覆盖,手执柳枝,狂歌乱舞,口称:‘予居黄石山,树多赤松,故名'。”因此,后人将这位奇异的老人称作黄石公或赤松子。据《史记》载:秦末,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灭国之仇,悉尽家财访求刺客,在博浪沙谋刺始皇。不料,误中副车,刺客被擒,触柱而死。秦王大怒,下令通缉刺客之主使。张良在生死紧急关头,更姓易名,逃匿下邳,有意结识各方豪杰,以待复仇之机。后来张良行游下邳桥,偶遇一位身穿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。待张良来到面前,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坠落桥下,并傲慢地对张良说“儒子(小孩子)下去将鞋给我拾上来!”张良很生气,但看在老人年迈的份上,还是勉强下桥将鞋捡上来。老人说“给我穿上。”张良想:既已把鞋拾上来,再给老人穿上有何不可。於是又跪下将鞋给老人穿上。老人看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,还能谦恭地跪下为其穿鞋,便赞赏其胸志。老人含笑而去。张良深感惊奇,望着老人远去。一会儿,老人又返回来道“儒子可教也!五日后清晨至此与我相会。”张良觉得此老人举止不凡,便跪拜说:“是。”五天后的清早,天刚发亮,张良急忙赶到桥上,谁知那老人已站立桥上多时,对张良气愤地说:“与老年人相会,为什么迟到?”于是不悦而去。临走时又对张良嘱附说“五天后在此相会。”五天后,张良在鸡鸣时即赶到桥上,可是又落在老人后面。老人又不悦的嘱附说“后五日清晨再会。”过了五天,张良在半夜之前就赶到桥上,待了一会,那老人方到,遂高兴地说:“应当如此。”接着从袖中掏出一部书授给张良,说道:“你读了此书,就可做帝王的老师。再过十年,将会与兵起事,过十三年之后,你与我在济北重遇,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。”说完,飘然而去。天亮后,张良看老人所授之书,原是一部《太公兵法》。张良认真研读此书,后来果真作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。从此他辅助刘邦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入咸阳,灭项羽。统一了天下,被封为留侯。功成名就以后,张良想功成身退,对汉高帝刘邦说:“我从平民起步,封万户侯,于愿已足,我想抛弃人间的琐事,随从我的师傅黄石公,遨游四海。”但汉高祖和吕后都不同意。恰在黄石公老人交待的十三年后,留侯随汉高帝路过济北,果然在谷城山下见一块黄石,便搬请回家,如同珍宝似的供起来。留侯去世,就把这块黄石安葬在他的坟墓里。后人每逢祭祀留侯,也一块祭祀黄石公。这是史籍上所载的黄石公的故事。
    黄石公到底仙乡何处呢?这是道教史与风水学史上一直是个迷。但据老道们传说:黄石公自从下邳与张良分别之后,即去游四海,曾乘桴溯江而上,隐居黄石市的西塞山桃花洞修炼辟谷法和导引力,最后身轻若燕,羽化而成仙。故西塞山古称黄石山,由黄石山才演化成今天的黄石市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云:“江之右岸有黄石山,水经其北,即黄石矶也,…… 山连径江,则东山偏高,谓这西塞”。北宋太平天国年间成书的《太平寰宇记》云:“黄石城在州西北二百九十里,江表传上刘勋败于彭泽走入楚江,从寻阳闻皖已没,乃投西塞,将兵救皖,为孙权所破,遂奔曹公,即此城也。”从以上两段文字看,西塞山与黄石山、黄石城实乃同一概念。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黄石建市,又定名为黄石市,正是因为传说的一代天师黄石公曾生于斯、卒于斯之故。
    风水始于先秦黄石,史书记载:黄石公曾作《青囊经》,《黄石公三略》,他通晓天机、地脉、人道之学。黄石公、郭璞、杨筠松,是民族风水学史上三位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。
    欣逢盛世,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。黄石公历尽数千年沧桑,今又受到万千华夏子孙的顶礼膜拜。黄石公风水专修学院的成立,也开始为国人培训万千训练有素的高级治国经邦的英才。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欣逢的这个伟大的时代,我们真的要庆幸我们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。
 

神仙寺佛教旅游区位于定南县北面,离县城3公里。驱车沿小定公路出发,5分钟便到了神仙岭。首先映入眼帘的为全长300多米的神仙洞,是全省最长的公路隧道。文革时为突出人定胜天,又曾改名胜仙洞。神仙洞东面即为神仙寺。
  神仙寺建于宋代,传说是风水大师赖布衣与龙婆“争崐穴”之地,风水俱佳。因建寺时有神仙驻足,故名神仙寺。神仙寺饱经战火与岁月沧桑,几毁几建,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,1996年重新扩建。一直以来,它都是赣粤边境百姓心中的圣地。扩建后的神仙寺主院占地2500平方米,分前殿和后殿,后殿有大雄宝殿、观间殿、伽蓝殿,供奉着如来佛、观音菩萨和伽蓝菩萨;前殿供有弥勒佛、韦驮菩萨;殿内塑像形象逼真,线条流畅,栩栩如生;后殿左侧还设有赖布衣风水文化博览馆,陈列有赖布衣塑像,赖布衣生平事迹介绍图文五幅和生前用物复制品,前后殿之间有一个放生池。整个神仙寺空气清新,环境优美,香气缭绕,肃穆庄严,吸引着无数客人进香朝拜。
  神仙寺右侧旁,有一古茶亭,叫“阆风亭”,清代进士钟一诚曾题一楹联:且放下欢饮几杯多少快活,莫着忙笑谈片刻无限风流。至今广为流传。
    神仙岭主峰千家寨,为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。登上此峰,鳞次栉比的房屋万家灯火,无限风光尽收眼底。賴布衣,宋朝國師,江西省寧都縣人,先祖賴仲方,祖父賴復興,父親賴泰安,賴布衣字太素名文俊號布衣,於南宋嘉熙二年(公元1238年)考中進士,宋理宗時拜國師,精於地理風水術,每點一穴皆扶蔭主家子孫多代發官發財,由此而風水祖師名號留傳於世近千年而不衰。
江西省寧都賴布衣先祖賴仲方墳墓。該墓為賴氏祖先於隋朝時期,從河南許昌遷徒至江西寧都時之第一代祖賴仲方公,墓位於江西省寧都縣城南郊馬家坑鄉,墓坐西南向東北,為一平洋之局,至今該墓之賴氏後裔己繁衍百萬人口,散居各地,但該墓每年照常風光掃墓,並己被政府單位例為古蹟保護.賴布衣點穴賴布衣叔父母墳

江西省龍南縣,考查宋代國師賴布衣點葬之賴布衣叔父母賴泰重夫妻合葬墳,墓內坐南向北,穴似一高椅,為一將帥格局之風水寶地,該墓自宋代至今八百多年,子孫繁衍三十多代,人丁六萬多人,目前散居各省與國外。經訪查當地人稱目前該縣凡政府機構裡之大小官員中,賴泰重派下後裔占有其半。
 
楊筠松名益號救貧,竇州人,生於唐代(公元834年),自幼聰穎清敏,通天文地理,十七歲即登科第,至唐都長安(今西安)任職,至唐僖宗(唐朝第十九代皇帝)時官拜國師,至金紫光祿大夫,專掌朝廷地理事務,後因黃巢軍入京朝宮失守,遂打開瓊林庫取獲堪輿秘籍,當避難至今贛州地區時,因受當地風水勝景所吸引,遂定居下來潛心研究風水與授徒,著書與人卜葬。
楊筠松為人卜葬,無有不吉無有不發,故人稱求貧。後因不與貪官權貴卜葬其父母而遭毒害身亡於芒筒壩(享年73歲),其徒將其卜葬於此。當地居民為感念楊公之德行故將該地名改為楊公壩,今名楊公村。